甘草蟲害的防治: 葉甲類害蟲防治

2014-12-13

危害甘草的葉甲類主要種類有跗粗角螢葉甲(diorhabdatarsa1is)、榆籃葉甲(pynrrha1taaenescens)、黃斑葉甲(mono1eptaquadrigutdata)、白茨粗角螢葉甲(diorhabdarybakowi)、鋸角葉甲(ceytrasp.)、麥甲頸葉甲(co1asposomadauricum)、亞洲切頭葉甲(coptocepha1aasiatica)、褐足角胸葉甲(basi1eptafu1vipes)等,由于葉甲類成蟲、幼蟲均暴食甘草葉,故為害較大,受害田常見成片甘草葉落盡。

跗粗角螢葉甲是目前甘草的大害蟲。在我國西北地區(qū)一年發(fā)生三代,以成蟲越冬,翌年當(dāng)氣溫在平均10~15℃時開始活動。幼蟲共4齡,啃食甘草葉。成蟲、幼蟲重疊發(fā)生,為害嚴(yán)重時僅剩莖稈和葉脈,人工種植的甘草,在危害的當(dāng)年或者第二年即全部死亡。

防治方法在5~6月份發(fā)現(xiàn)蟲口密度較大時(越冬蟲),應(yīng)及時噴藥防治一次,可用3%的甲敵粉、2.5%的敵百蟲粉防治,每畝用藥2.5千克左右。亦可在發(fā)生盛期用2.5%的溴氰菊酯3000~5000倍防治,越冬前可進(jìn)行冬前清除田間殘枝落葉、入冬灌溉措施處理,降低越冬成活率。

(3)甘草種子害蟲的防治甘草種子害蟲主要有甘草豆象(bruchidiuspti1inoides)、甘草種子小蜂(bruchophagusg1ycyrrhizae)等,可造成較大的危害,前者主要在倉儲期間,后者主要在田間為害。

甘草豆象一年發(fā)生-代,以幼蟲在甘草種子內(nèi)越冬,5月下旬開始羽化。主要取食貯藏期的甘草種子,成蟲亦可取食甘草葉,當(dāng)年未處理種子,越冬后被蛀率達(dá)35%以上,貯藏二年后達(dá)77.4%。

防治方法重點應(yīng)在結(jié)莢期和甘草種莢收獲脫離后入倉貯藏期進(jìn)行防治。

與《甘草蟲害的防治: 葉甲類害蟲防治》相關(guān)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