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年是哪一天,小年祭灶神的傳說

2021-11-15

按照傳統(tǒng)習俗,北方是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過小年,江南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(但至今新平等地仍有部分人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)。過小年是進入過年節(jié)期的標志日,是過大年的序幕。

小年之俗由來已久,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,人們過小年尊師敬長已成風俗。到了宋代,小年只在家內(nèi)歡慶。后來過小年又增加了新的內(nèi)容。

清代姚興泉《龍眠雜憶》中,記載安徽桐城一帶過小年的情景時寫道:“臘月二十四日晚,設酒以延祖先,自密室達門面,內(nèi)外洞徹,燈燭輝煌,而花炮之聲達于四巷,幾與除夜無異,士人謂之過小年。”可見祭祀祖先已成為小年的重要活動。

此外,過小年還有一個重要的禮俗,就是祭灶神。在中國多數(shù)地方,也有小年掃塵的習俗。

至今,浮粱鄉(xiāng)下一些老住房的中堂太師壁上,仍見貼有“東廚司命”的灶神神位,也有在灶上或灶前設有灶神神位的。在一個磚封的灶司菩薩廟內(nèi),除了用紅紙書寫的灶神牌位,還有油燈、香爐,祭祀時供果、上香和添油發(fā)燈。大家認為灶神的職權是代天監(jiān)視每家人的行為善惡,每年臘月二十四上天匯報,除夕時再返家續(xù)職。

灶神的匯報決定著上天是賜福還是降災,是讓人窮還是讓人富。于是信仰者擔心灶神上天打小報告,只好跟灶神套近乎,俗稱“媚灶”。所用的辦法是上香、發(fā)燈、用供品(一般是用香五根、黃表三張、蠟燭一對、灶糖一塊、雄雞一只、糧食五種、清水一缽、新灶神一張、黃紙馬二張等)祭祀,其用意是讓灶神吃了嘴軟,上天去只說好話,不奏壞事。

另一種做法是用米糖祭祀,這種又甜又粘的“膠牙糖”,不僅粘住了灶神的嘴,也甜了灶神的心,讓灶神能應民間所請“好事傳上天,壞事丟一邊”。此外,大人怕小孩沖撞灶神,洗碗洗筷時總是叮囑子女不要毛手毛腳,以免磕碗碰盤,得罪了灶司菩薩。

據(jù)史料記載,祭灶最早作“紀灶”。古人從茹毛飲血到生火做飯經(jīng)歷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。由于早期的原始人類不會制造生火的工具,保存火種便成了一項重要工作,而看守火種的看火人也就成了重要人物。

與《小年是哪一天,小年祭灶神的傳說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