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野豬繁殖性能方法與途徑(2)

2017-01-25

做好妊娠母野豬的防流保胎

一般來說,整個母野豬妊娠期間有兩次易流產期,即妊娠期的前1個月和后1個月,這兩個時期如果受到某種流產因素的影響,就會造成流產。為此,要保證妊娠母野豬的營養(yǎng)需要,同時要為其創(chuàng)造一個運動環(huán)境,從而增強妊娠母豬的體質,提高其抵抗流產因素的能力。飼養(yǎng)人員要看護好妊娠母豬,不打、不驚、不追、不嚇,從而減少應激。喂飼前要檢查飼料質量,做到不喂發(fā)霉變質的飼料和有毒飼料。要分小群飼養(yǎng),最好1豬1圈,保證妊娠母野豬不擠、不壓、不咬架、不強奪弱食,確保繁殖成功。

做好母野豬分娩護理

雖然母野豬分娩是其繁殖的最后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但與子豬成活關系重大,是提高子豬成活率“過3關”(初生、補料、斷奶)中的第一關。因此,母野豬分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也非常重要。產房和飼具要在前7天用2%的火堿進行噴霧消毒,冬季要完善產房的保暖和增溫設施,應使產房內溫度達10℃以上,最好在產房內設置子豬保溫箱,溫度以15℃~20℃為宜。在預產期的前4天~5天,將妊娠母野豬調入產房。野母豬進入產房的同時,用2%的敵百蟲噴霧驅蟲,防止體外寄生蟲傳播給小豬,并備好碘酒、藥棉、斷牙器等接產用品。最后要搞好接產工作:多數母野豬在墊草上側臥努責后將子豬順利產下,與家豬不同的是野豬的后腿和臀部先產下,產下后及時清除子豬口腔中的黏液,擦干皮毛。斷好臍帶(在距腹壁5厘米處用手指掐斷,然后用5%碘酒消毒),并輔助子豬及早吃到初乳,要將弱小子豬固定在前排乳頭,做到均勻生長,力爭全活、全壯。

與《提高野豬繁殖性能方法與途徑(2)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