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貍的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、細菌性疾病、寄生蟲病以及食物中毒和營養(yǎng)不良引起的諸病。常見的有急性胃腸炎、大腸桿菌病、布氏桿菌病、犬溫熱病、病毒性腸炎以及感冒、蛔蟲病、食物中毒、維生素缺乏等。
(一)急性胃腸炎
1病因
多由食物生霉變質(zhì)和飲水不潔造成。另外,一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也易繼發(fā)胃腸炎;長途運輸不適、生活條件變差使狐抵抗力下降,出現(xiàn)胃腸機能障礙也是原因之一。
2.癥狀
初期表現(xiàn)為食欲下降,精神不振,常排稀便,后期則拒食,不愿活動,彎腰拱背,出現(xiàn)下痢,排出灰黃色或灰綠色稀便,被毛蓬松,常臥昏睡,病程多為2-3天,若不及時治療,容易出現(xiàn)死亡。
3防治
一是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,保證食物、飲水清潔衛(wèi)生和新鮮:二是及時治療,發(fā)病初期抓緊投服磺胺類藥物;對病情較重的要單獨進行專門治療,增服敵菌凈,股注復合維生素B液;脫水嚴重的用5%的葡萄糖溶液進行補液,視病情還可注射青霉素或鏈霉素等。
(二)大腸桿菌病
1病因
本病為細菌性傳染病,是由大腸桿菌感染致病的。該病多為自發(fā)感染,凡帶大腸桿菌的狐所污染的飼料和飲水,很容易傳染給其它狐,特別是發(fā)育不健全、抵抗力較弱的幼狐易傳染得病。
2.癥狀
本病潛伏期3-8天。仔狐患病后表現(xiàn)為:行動不安、被毛蓬松、不斷哼叫,常拉稀便,色呈綠黃或褐色,混有氣泡和血液,精神沉郁,常臥小室不出;日齡較大的仔狐食欲減退,活動減少,體質(zhì)漸瘦,常持續(xù)腹瀉,便稀呈灰白色或暗灰色,到后期,排便失禁,彎腰拱背,虛弱無力,行走不穩(wěn)。
3防治
預防主要是加強食物飼料的管理,嚴禁食物的污染,對外來飼料和有可能受污染的飼料,應經(jīng)高溫處理后再喂。此外,在飼料中適當添加抗生素,預防效果也較好。治療可用高免血清200毫升、新霉素50萬單位、青霉素50萬單位、維生素B2000微克制成混合劑,其用量分別為1-5日齡病仔狐皮下注射05毫升,月齡以上的可注射1毫升或1毫升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