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蜂王的決斗
蜂王也具有由產卵器特化成的螫針,但略呈彎曲,不螫人,只在和其他蜂王格斗或破壞王臺時才使用,除母女蜂王自然交替以外,通常蜂王不能容忍群內有其他的蜂王共存。蜂王在相遇時,就要進行決斗,結果必有一只要犧牲在另一只的螫針之下,這是本性所決定的。即使兩只蜂王是同一群所生,本是“同胞姊妹”,甚至是“母女”關系,也不例外。因此,在正常情況下,群內總是只有一只蜂王,若有兩只蜂王共存,在遺傳育種上,應作為堵育蜂種性情溫和的素材之一。
(二)蜂王的出臺
大約在新蜂王出臺之前的兩三日內,工蜂即咬去王臺端部的蜂蠟,使繭露出,以便蜂王容易出臺。蜂王出臺時,只需自己從內部順著王臺口,將繭咬開一環(huán)狀裂縫,就可以出臺。因此,一旦發(fā)現臺蓋上的繭已露出,就可斷定新王將于近日內出臺。
剛羽化的蜂王,體色淡且柔弱,常暫呆在王臺內數小時,并從王臺口的咬縫處伸喙向工蜂求食。在自然情況下,~只健全的新王出臺時,表現十分活躍,常巡視各巢脾,尋找破壞其余的王臺。蜂王出臺初期,腹部稍長,有點像產卵王。一兩日后,其腹部收縮,靈活、畏光,提框檢查時,常迅速潛入密集的工蜂堆中。當數次檢查不到處女王時,可以抽調一框卵蟲脾,加入群內試探。如發(fā)現改造王臺,即表示失王;反之,即表示處女王尚在群中。
(三)蜂王的交尾
5-6日齡的處女王,腹部開始伸縮抽動,螫針腔也斷斷續(xù)續(xù)開肩幾秒鐘,爬行時閉合,停止時開啟,并開始有工蜂跟隨,這是性成熟發(fā)情的表現。蜂王交配的最佳日齡是8-9日齡。在蜂王交配之前,通常要作若干次認巢飛翔,以熟悉蜂箱位置和周圍的環(huán)境。認巢飛翔和交配一般在氣溫20℃以上、晴暖無風或微風的下午14-16時進行。氣候越好,雄蜂越多,越有利于交尾。蜂王有多次交配的特性,一只意大利蜂的處女王,可與7-10只雄蜂交配;一只中蜂處女王可與14只以上雄蜂交配。處女王與雄蜂的交配活動多在15-30米的高空中進行。處女王交配后返巢時,螫針腔常拖著一條白色線狀物,這是雄蜂粘液腺排出物堵塞螫針腔所致,也稱為“交尾標志”。蜂王的受精囊里貯存著成百萬的雄蜂精子,可供一生產卵受精使用。蜂王交配產卵后終生不再交配。產卵后的蜂王,除非隨同自然分蜂或蜂群遷飛,絕不輕易離巢。因此,如果要對蜂王剪翅處理,應在產卵后分蜂熱之前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