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秋葵病蟲無害化治理技術(shù)(2)

2014-12-25

六、藥劑防治。應抓住害蟲初發(fā)時期及早防治。應選用生物農(nóng)藥和高效、低毒、低殘留農(nóng)藥,在害蟲低齡幼蟲高峰期噴藥,要嚴格控制施藥濃度和次數(shù),注意按照農(nóng)藥安全間隔期采收。

1、斜紋夜蛾。應在卵孵化高峰至低齡幼蟲盛發(fā)期用藥。藥劑可選用奧綠1號、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、5%定蟲隆乳油(抑太保)、5%氟蟲脲乳油(卡死克)、20%蟲酰肼懸浮劑(米滿)、15%安打懸浮劑、10%蟲螨腈乳油(除盡)等高效、低毒、低殘留農(nóng)藥。如果在采收期間蟲齡偏大時防治,只可選用15%安打懸浮劑3750倍液,或20%蟲酰肼懸浮劑1500一2000倍液,效果可達90%以上,可兼治棉鈴蟲。噴霧時,霧點要細,噴施要均勻周到。安全間隔期為3天。

2、棉鈴蟲。要抓住卵孵化盛期至二齡幼蟲盛期,即幼蟲蛀果前施藥防治。生長前期可選用5%氟蟲脲乳油(卡死克)1500一2000倍液、48%毒死蜱乳油(樂斯本)1000倍液,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,中后期可用安打和蟲酰肼防治。

3、蚜蟲。可用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%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。

4、猝倒病和立枯病。在播前將種子用清水浸種3一4小時,再用高錳酸鉀500倍液浸種15分鐘,然后洗凈陰干后播種。出苗后,每7一10天用高錳酸鉀800一1000倍液(先稀后濃)噴酒3次。在配制、噴酒高錳酸鉀時要不斷攪拌,使藥粒全部溶解,且隨配隨用。幼苗期使用濃度不能過高,幼苗噴藥5分鐘后用清水噴酒或沖洗葉片,噴酒時間宜在上午9時左右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。

5、病毒病。此病由蚜蟲傳播,除應及時防治蚜蟲外,可在植株發(fā)病初期,用20%鹽酸嗎啉胍·銅可濕性粉劑(病毒a)500一800倍液或10%混合脂肪酸as(83一增抗劑)1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。每隔5一7天1次,連噴3一4次。

與《黃秋葵病蟲無害化治理技術(shù)(2)》相關(guān)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