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瓜枯萎病防治及其發(fā)病規(guī)律

2017-02-04

黃瓜枯萎病屬土傳性病害,主要侵害黃瓜莖基部維管束,病菌在維管束內繁殖蔓延,通過堵塞維管束導管和分泌有毒物質毒害寄主細胞,破壞寄主正常吸收輸導機能,使養(yǎng)分、水分轉運受阻。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黃瓜枯萎病的治療。

黃瓜枯萎病癥狀識別

黃瓜枯萎病在整個生育期都能發(fā)生,開花結果后發(fā)病較重,以結瓜期最盛。最典型的癥狀是萎蔫,發(fā)病初期表現為葉片從下向上逐漸萎蔫,似缺水狀,中午更為明顯,早晚尚能恢復,幾天后整株葉片枯萎下垂,不再恢復常態(tài),莖蔓基部??O縮,根部褐色腐爛,莖基部??v裂,病莖縱切檢視,其維管束呈褐色。在潮濕條件下,病部表面常產生白色或粉紅色霉層。

黃瓜枯萎病的發(fā)病規(guī)律

黃瓜枯萎病是一種真菌病害。以厚垣孢子或菌絲體在土壤、肥料中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也可在未腐熟的肥料或附著在種子上、溫室、大棚架上越冬,病菌在土中可存活5~6年。翌年條件適宜時形成初侵染,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,可通過土壤、種子、肥料、農具及灌水等傳播,由幼根、莖基部的傷口或根尖先端侵入組織,進入黃瓜細胞間隙和細胞內生長,并進行多次再侵染。以后進入維管束,使植株萎蔫,甚至全株中毒死亡。發(fā)病適宜土溫為20℃~23℃,低于15℃或高于35℃病害受抑制。當平均氣溫18℃~25℃、相對濕度高于85%、土壤水分較高時容易發(fā)病。連作重茬地、排水不良的黏土地,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,植株根系發(fā)育不良,天氣悶熱潮濕,或秧苗老化、種植密度過大、養(yǎng)分不足的地塊都易于發(fā)病。

黃瓜枯萎病的防治

發(fā)病初期或發(fā)病前進行藥劑灌根治療。定植后結瓜前可選用50%多菌靈5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靈十50%多菌靈(1:1)1000倍液、30%惡霉靈500~1000倍液、50%氯溴異氰脲酸十營養(yǎng)藥劑1500~2000倍液、農抗120水劑200倍液等,在植株周圍灌根,每穴300~500ml,也可噴莖,還可用藥涂莖。每隔5~7天1次,連續(xù)2~3次,病株周圍都應該澆灌。注意防治黃瓜枯萎病一定要早防、早治,否則防治效果不佳。

與《黃瓜枯萎病防治及其發(fā)病規(guī)律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