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二十四打掃房子的習俗起源于古人驅(qū)除疫病的一種宗教儀式,相傳堯舜時代已有此俗?!秴问洗呵?bull;季冬紀》高誘注說:“今人臘歲前一日,擊鼓驅(qū)疫,謂之逐除。”后來演變成年終歲末的衛(wèi)生大打除。
宋人吳自牧《夢粱錄》記述說:“十二月盡,……士庶家不論大小家,俱灑掃門閶,去塵穢,凈庭戶……以祈新歲之安。”灑掃庭除,除了營造一個清潔衛(wèi)生的過年環(huán)境處,也含有祈福的意味。
臘月掃塵還可以掃進福氣,來源于“三尸神”的故事,民間傳說很久以前,玉帝為了掌握人間善惡,特派三尸神下界巡察,凡是有罪過的人家,三尸神就在他家墻壁上劃個記號并寫上主人姓名,到了年底便上天向玉帝稟報。年三十的夜晚,玉帝就派天兵天將下凡,按墻壁上的記號捉拿有罪之人。
三尸神得了這個圣旨后,為了邀功請賞,他時常在玉帝面前誣告民間百姓。而心地善良的灶神知遘了三尸神的行徑,為了搭救百姓,想出了一個好辦法。他告訴人們在年三十以前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掃一遍,把污漬污穢都擦掉。
于是,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這天按照灶神的主意打掃好衛(wèi)生,年三十夜晚,玉帝派來的天兵天將,見人間房子干干凈凈,墻壁上也看不到一個罪人的名字,于是將人間情況向玉帝作了回報,玉帝聽了大怒,斥責三尸神謊報民情,犯了欺君之罪,下令將三尸神押到天牢受罪。人們?yōu)榱藞蟠鹪钌?,每年的祭灶日都要撣塵掃房子。由此形成了臘月二十四掃房習俗,并代代相傳。
在一些大姓集居的古村,村規(guī)十分嚴格。臘月二十四這一天,家祠的中堂要掛上“鎮(zhèn)堂燈”。掛“鎮(zhèn)堂燈”除了表示過年這一層意思,還是一種警示,即告誡族人,臘月二十四“鎮(zhèn)堂燈”掛上以后,不管那一家辦喪事,靈柩都不準擺放進家祠中堂,只準擺在偏廊里,并用曬簟遮得嚴嚴實實,族規(guī)明確規(guī)定,這樣做是為了保全村人的平安。
如果那一家不遵守這個規(guī)矩,將靈柩露在外面,村中第二年出了什么問題,就要由這一家負全部責任。于是,大家都會嚴格地按族規(guī)辦事,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。一直要到第二年正月二十天穿節(jié)下了“鎮(zhèn)堂燈”后,才準將靈柩移至中堂辦理發(fā)喪安葬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