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農村,先輩建房選址,都非常講究“風水”。按照“風水”理論,“背山面水”是符合“寶地”的基本前提。所以在南方的許多山區(qū)農村,我們都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大多數(shù)房屋都背靠山坡,面臨河流、溝渠、池塘或者水田。這樣的建房選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南方氣候炎熱、地氣濕重,在靠近山腳的地帶,甚至是山坡上建房,因地勢較高,可得干燥高爽、日照充足和空氣流通之利。而且在山區(qū)農村,成片平坦的土地稀少珍貴,將房屋建在坡地上,而將灌溉便利的平坦土地騰出來種植糧食作物,顯然也更合理。此外,背山面水之處,既便于農民上山拾撿柴禾、收取山貨,也便于他們日常生活起居的汲水炊飲,可謂一舉多得。
如今隨著子孫繁衍和人口壯大,新的選址建房必不可少。農村民居選址的科學性就成了一個亟待重視的問題,而且這一問題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和復雜性。它不但涉及地質安全方面的專業(yè)知識,而且涉及到農村社會的歷史沿革、風俗習慣方面的因素,還有國家土地管理政策方面的制約。
“過去建房看風水,如今建房看規(guī)劃。”農村新房建設的選址如何規(guī)劃?這里有幾個大的原則:“一避、二讓、三高”。一避,就是避開滑坡地段;二讓,就是讓開水道和風道;三高,就是盡量在高坡、高地、高臺選址以抬高基腳。這里提醒農民朋友,既不要在滑坡、崩塌等地質災害易發(fā)區(qū)和低洼地區(qū)以及排水不暢的地段建房,同時,要根據平川、丘陵、山區(qū)的地形特點,充分考慮采光、通風、水電、安全、環(huán)保、宜居等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