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林地、農田套種木耳的技術要點有哪些

2015-06-19

利用林地、農田套種木耳有七點需要注意。

1.栽培菌株。推薦用紫木耳品種,粗木耳的變種。紫木耳肉質鮮嫩,風味獨特,既具有黑木耳的柔軟性,又具有粗木耳的清脆性,非常可口,其品質明顯優(yōu)于毛木耳。

2.培養(yǎng)料配方。配方:稻草或麥秸30%,雜木屑30%,棉籽殼30%,麩皮(或米糠)6%,石灰2%,石膏1%,磷肥1%。稻草或麥秸用鍘刀切成20-35厘米長,在水池中用石灰水浸泡處理。

3.建堆發(fā)酵。按配方組料,加水濕拌,水分掌握60%左右,建堆發(fā)酵。發(fā)酵好的標準是:料呈棕色,有醇香味,柔而不爛,扯而不斷。這樣的料,即可開始裝袋。

4.裝袋滅菌。選擇20厘米×45厘米聚乙烯塑料袋,每袋裝干料1千克。紫木耳菌絲對水分要求嚴格,水分過多菌絲難以生長,配料寧可稍干,也不能偏濕。當天裝好的料袋當天滅菌。

5接種培養(yǎng)。接種時注意無菌操作,菌種用量在15%-20%。在低溫期接種后用薄膜蓋好保溫,使其盡快定植,提高成品率。當菌絲吃料封面后,溫度控制在25℃。培養(yǎng)期間菌袋上撒一層石灰粉可防止老鼠咬袋。40-50天后可長滿菌袋。

6.排放菌袋。在林地、農田的空曠地建排袋出菇場地。排放菌袋前,先在菌袋上用刀片開“V”字形口,然后在室內順碼成堆,澆水催耳,早晚蓋白薄膜,中午揭開澆水。耳基長出后排放林地、農田的菇床上,開口面朝上,留寬行作操作道。

7.出耳管理。出耳場地周圍要挖好排水溝,防止雨后林地、農田積水。出耳管理主要是調節(jié)水分,保持林地、農田濕潤,切忌大水漫灌沖走菌袋和泡爛木耳,遮陽度差的林地、農田不能排袋,遮陽度差,容易曬死菌袋,從放菌袋到采收結束,要一直保持見干見濕的生長環(huán)境,以滿足木耳生長。

與《利用林地、農田套種木耳的技術要點有哪些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