獼猴桃產生落果的原因分析

2017-03-25

1.授粉受精不良造成的。華優(yōu)獼猴桃品種雌株缺少必要的與其相匹配的授粉配套雄株,且花期較早,從而為雌株良好的授粉坐果埋下了隱患;使用其它種類的花粉進行人工授粉,較多因素影響使幼果受精不良,導致幼果在迅速生長膨大時缺少必須的內源性激素,從而導致提前落果。

2.品種本身特性決定的。華優(yōu)獼猴桃極易成花坐果,而多數果園果農不重視疏花疏果,未能因樹勢定量留果,追求產量,致使掛果量過大。特別是在幼果迅速膨大期的6月中旬至7月下旬,主要表現在對溫度和肥水的敏感度上,而此時正是一年中溫度最高期,華優(yōu)獼猴桃處于生長旺盛期,也是養(yǎng)分需求最大期,易發(fā)生獼猴桃生殖生長和營養(yǎng)生長不平衡,營養(yǎng)與水分供應不足。因此,落果現象基本都集中在這一時期。

3.品種對環(huán)境適應有局限性。華優(yōu)獼猴桃對高溫高濕條件非常敏感,特別是夏季的6-7月份,如遇陰雨濕度過大,果實極易感染炭疽病和軟腐病,導致落果。

4.濫用膨大劑和嚴重超載。凡是落果嚴重的華優(yōu)獼猴桃園基本都有共同點,就是超量使用膨大劑,而且果農不注意葉果比,達不到6-8:1的標準,樹體果實負載量過大,當兩者情況同時在某個果園存在時,此園肯定是落果極為嚴重園。據調查,嚴重的果園在7月底以前落果率可達50%以上。

5.與果實套袋有關系。據調查,選用全封閉袋或半封閉袋落果比全開口袋明顯要多,套袋期間如溫度過高如37-39度,同時濕度過大如70%以上,容易感染病害發(fā)生大面積落果。

6.疏于病害預防。一是6月中上旬的炭疽病病害感染為害落果,二是7月中下旬的軟腐病感染為害導致落果。這都是病害原因,預防工作不到位也必然導致落果。

與《獼猴桃產生落果的原因分析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